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“普通却自信”?

小黑 Vista世界派 2021-02-05

归根到底,这还是我的问题。
 
“是我不够自信。不够有抱负。”
 
“别的女人可以兼顾得很好,但是我做不到……”

这样的自责,很多为了育儿退出职场,搁置自己的抱负,成为全职妈妈的女性都曾有过。

而类似的自我怀疑,也不仅仅是中国女性的苦恼。
 
在与37位伦敦中产阶级家庭全职妈妈的采访中,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,《回归家庭》一书的作者莎妮·奥加德(Shani Orgad)反复听到这样的自责。

2021年春天,《回归家庭》也将由理想国在中国出版

图源:http://cup.columbia.edu


这些女性大多生于七八十年代,在日益成熟的女权运动中长大,相信自己不会再像她们的母亲一样,被“女人就该待在家里”的陈旧观念束缚住手脚,而能和男性一样,在学术和事业上披荆斩棘,一路前进,将性别不平等的桎梏远远甩在身后。
 
她们也几乎把这幅图景变成了现实——考入牛剑一类的名校,斩获令人艳羡的工作,甚至进入曾经无一例外被男性占领的决策中心——直到孩子出生,让她们发现自己被置于“一个不可能的境地”:社会期待女性无缝地结合好事业和家庭责任,但她们却很少能从丈夫、刻板的职场,还有政府那里,获得相应的资源和支持。
 
孤立无援之下,不约而同地,这些精英女性只能做出一个“被迫的选择”:退出职场,将自己的抱负束之高阁,回归家庭,承担起育儿和照顾家庭的大部分责任,像她们的母亲一样。
 
这样的“偏航”,往往被她们归结成自己的问题。
 
“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震惊,”奥加德对我说,“尽管这些女性清楚地认识到,自己退出职场的选择背后,有更大的社会问题,但与此同时,她们还是会自责,‘不管怎么说,这还是因为我不够自信,’——哪怕她们曾是公司的明星员工,曾凭借突出的能力快速晋升,或者为了进入理想的行业而一次次通过竞争激励的考试。
 

01



被“自信”束缚的女性



“自信”,在奥加德看来,远不只是某个个体的性格特征,而是社会不断向女性传达的一种强烈信号,这背后,是“自信文化”的盛行。
 
在奥加德和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罗莎琳德·吉尔(Rosalind Gill)合著的研究中,她们发现,各种畅销书、流行文化、乃至公司和女性团体针对性别平等的培训,都在乐此不疲地向女性兜售“自信”。自信,在这些语境中,成了女性克服职场中的性别歧视,顺利过渡成为成熟的母亲,并拥有良好的两性关系的“灵丹妙药”。
 
有近六千万点击量,历史上播放量排名第二的TED演讲《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》,就是“自信文化”的典型范本。
 
这场二十分钟的演讲中,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米·卡迪(Amy Cuddy)建议人们,只要花两分钟,调整你的身体语言,采用看起来更自信、更有力量的体态,就不仅能让你看起来状态更佳,还能让你产生更积极的自我认知,而这些细微的改变,最终足以彻底改变你的人生轨迹,当然是朝着好的方向。
 

艾米·卡迪将这类伸展的姿势称为”有力姿势“(high power pose),认为类似的肢体语言能帮助人们建立自信

图源:TED

 
尽管艾米·卡迪的理论不限于女性,但她强调,“女性总是觉得自己不如男性”,“在公众场合总是缩手缩脚”,因此更有必要借助这套方法,建立自信。
 
成为一个自信的女人,也成了畅销书最受追捧的主题之一,尤其是那些在职场身居要位的女性精英的著作。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·桑德伯格 (Sheryl Sandberg),就在《向前一步》(Lean In)一书中,呼吁职场女性,要使自己引人注目,打破各种障碍,实现自己的全部潜力。”
 

美国候任副总统卡玛拉·哈里斯是女性力量的典型代表

图源:AP Photo by Andrew Harnik

 
甚至连动画片,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套话语。
 
2016年,迪士尼动画片《疯狂动物城》(Zootopia)创下票房纪录,并被评价为采用了女权主义的视角,因此广受称赞。
 
故事的主人公朱迪,是一只志向远大的雌性兔子,梦想成为一名警察,并为此拼命努力,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警察学院毕业,但一进警察局,这里充满性别歧视的工作文化就不断打击着她。
 

尽管父母总劝她安心在家种胡萝卜,但兔子朱迪没有放弃她的警察梦

图源:网络


男性上司和同事几乎无视她的存在,甚至办公室的桌椅、卫生间的马桶都在劝她放弃——这些为高大强壮的男性警员量身设计的家具,对朱迪来说太高了。
 
但朱迪没有卷起铺盖回家,相反,她比别人更认真地工作,努力克服自我怀疑,并打破别人对自己的怀疑,带着自信和决心坚持自己的工作,破了一件让警局一筹莫展的大案,最终获得同事的认可和接纳。
 

在高大强壮的男同事面前,朱迪经常被无视

图源:网络


在吉尔和奥加德看来,尽管类似的叙事强调了女性的能力和潜质,但却将改变现实中性别不平等的压力,放在了女性自己身上,女性需要改变自己的身体语言、行为和观念,建立自信,凭借个人的力量冲破各种束缚。
 
自信,成了一副用来束缚女性的新的“文化脚手架”。
 
“这些信号都非常强大,它们渗透进你的心理,成为你内在的一部分。”奥加德说,正是在这种强大的,无处不在的信号的影响下,在重重压力之下被迫退出职场的女性们,才会不停地将责任内化,为自己“不够自信”而自责。
 

针对女性的“自信培训”课程,致力于“教会像你一样的女性,拥有能让她们取得成就的自信“。

图源:https://www.risewomen.com



02


 “其他女人”



“自信文化”下,那些看起来坚定、自信地突破重重障碍,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典范,则成了奥加德采访的女性常常提到的“其他女人”。
 
“我感觉很愧疚……有些人可能很擅长处理这些问题,她们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。一些女人做着非常高强度的工作,她们的孩子仍然很好,她们自己也状态良好……”
 
孩子、婚姻和工作,能掌控好这一切的“其他女人”,是奥加德采访的女性们频繁使用的描述。

“你能给我举一个例子吗?你说的‘其他女人’指谁?”奥加德这样问她们。但哪怕反复追问,也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名字,她得到的回答总是止于模糊的描述,“你明白的,就是那些能做得好的女人们。”
 
既能在职场上过关斩将,又能有条不紊地照顾好家庭,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,这样的“其他女人”的形象,就已经通过广告、大众媒体深入人心。

新西兰总理杰辛达·阿德恩带着孩子参加联合国大会

图源:Carlo Allegri/路透社


社会学家亚莉·霍奇查尔德(Arlie Hochschild)称这类女性形象称为“头发飞扬的女人”,和上一代主流的家庭主妇形象有很大不同:她一手抱着公文包,一手抱着一个一尘不染、微笑的孩子,她一直在前进,迷人地忙碌着,匆匆赶往令人兴奋的生活中的下一件事。事业、家庭和孩子,这个女人“拥有并做好一切”。
 
现实中,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典范形象出现,从新近当选美国副总统的卡玛拉·哈里斯(Kamala Harris),到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·桑德伯格 (Sheryl Sandberg)这样的职场精英,她们都以自信、坚定的形象代表着女性力量。
 

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·桑德伯格

图源:entrepreneur.com


奥加德认为,这些女性典范形象的出现,终于打破了旧有的被动的、受制于人的,或是只是作为母亲的女性形象,能给人带来很多启发。
 
但问题在于,我们谈论这些女性典范形象时,总是避而不谈她们在事业、育儿上拥有的外界支持和资源,比如全职保姆、退居二线照顾家庭的丈夫和优越的经济实力。

如果一般女性看不到这些典范形象背后的资源,当她们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时,就更会将其归结为自己的问题。
 
奥加德说,对她采访的女性来说,“这种女性典范成了一种具有威胁性、规训性的角色,让她们的失败感更强。”
 
“女性典范崛起的同时,社会中仍广泛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,但对于典范形象的推崇,在很大程度上,将性别平等归结为一个个人成功问题。有关女性自信的话语,变成了一个很方便的挡板,将很多持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遮掩起来了。”
 
奥加德说,当社会不断向女性传达这样的信号,期待她们凭借个人力量克服重重障碍,而女性也不断将这些信息内化时,所有的困境就变成了每个女性自己的问题,通过集体性的行动推动性别平等的可能,也就被逐渐消解了。

“女性就无法看到更广的、结构性改变的可能,以及她们能够推进这些改变的能力。”

参考资料:

Gill, Rosalind and Orgad, Shani (2017) Confidence culture and the remaking of feminism. New Formations, 91. pp. 16-34. 




往期回顾


我们从《Vista看天下》杂志出发,致力于挖掘国际领域

热门事件、人物背后的深度报道和新闻故事

▼点击【阅读原文载Vista看天下app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